第二百六十章 菟裘疯人院(4K4)-《尊师孔仲尼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几年前,齐侯想要铲除公孙接等人,于是晏子便入朝拜见他。

    晏子道:‘我听说圣明的君王蓄养猛士,对上要有君臣大义,对下要有长幼伦常,对内可以禁止暴乱,对外可以威慑敌军。

    国家因为他们的功劳而获利,臣民因为他们的勇气而拜服,所以国家提高他们的地位,增加他们的俸禄。

    而现在君王蓄养的勇士,对上没有君臣大义,对下不讲长幼伦常,对内不能禁止暴乱,对外不能威慑敌军。

    这不过是祸国殃民之人罢了,不如赶快除掉他们。’

    齐侯深以为然,但又畏惧三人的勇力:“这三个人极富勇力,硬拼恐怕不能成功,暗杀恐怕也刺不中。”

    晏子说道:‘他们虽然都是勇猛善战的猛士,但却不懂得谦让的礼节,臣请以二桃杀三士。’

    于是晏子让齐侯派人赏赐他们两个桃子,说:‘请三位按照功劳来决定谁应该食桃。’

    公孙接感叹道:‘晏子真是一位智者啊!他让国君计算我们的功劳,如果我们不接受桃子,就是无勇。

    可如果接受了桃子,人这么多,而桃子又这样少,我们还是按功劳来分配桃子吧。

    拿我来说,我公孙接曾经与野猪搏斗,又曾经战胜正在哺乳的母虎。

    像我公孙接这样的功劳,应该可以单独吃上一个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分享吧?’

    说完,公孙接就站起身拿起了一个桃子。

    田开疆道:‘我曾经手拿兵器冲锋陷阵,接连两次击退敌军。像我田开疆这样的功劳,也可以单独吃上一个桃子,而不用和别人分享。’

    说完,他也起身拿起一个桃子站。

    古冶子见状十分生气,他说道:‘我曾经跟随国君横渡大河,忽然一只癞头鼋钻出水来,一口衔住左边的的骖马,又一头钻进砥柱山前的激流当中。

    那时候,我一点儿也不会游泳,却飞身潜入水中,迎着激流向上走了百来步,顺着激流向下走了九里路,终于抓住癞头電,并且把它杀掉了。

    然后左手拉住骖马的尾巴,右手提着大鼋的头颅,像白鹤一样跃出了水面。

    渡口上观看的人都惊呼:这是河伯呀!

    看清楚以后,才相信我提的是大電的头。

    像我古冶子这样的功劳,也可以吃个桃子而不必同别人分享了吧?

    你们两位怎么不把桃子放回来呢?’

    古冶子说完就抽出宝剑,站起身来。

    公孙接、田开疆见状说道:‘我们的勇敢比不上您,功劳也及不上您,却在您之前拿起桃子而毫不谦让,这就是贪婪。明白了道理,却依然不知惭愧地活着,还有什么勇敢可言呢?’

    于是他们两人都交出了桃子,接着刎颈自杀。

    古冶子看到这种情形,后悔不已,他说道:‘他们两个都死了,唯独我古冶子独自活着,这就是不仁。

    用话语去羞辱别人,吹捧自己,这就是不义。

    悔恨自己的言行,却又不敢去死,这就是不勇。

    眼看着两位勇士同为一颗桃子而结束生命,而我却活着独占两颗桃子,这难道是恰当的吗?’

    说完,古冶子也放下桃子,刎颈自杀了。

    景公得知消息后,便派人给他们穿好衣服,放进棺材,按照勇士的葬礼埋葬了他们。”

    越女听完范蠡的叙述,不止没有像范蠡预想的那样佩服晏子的计略,反倒气的连连跺脚。

    “我从前听说齐国的晏仲是位受到民众爱戴的君子,现在看来不过是个不仁的小人罢了。

    反倒是公孙接、古冶子、田开疆,三人抱志守节,重义轻死,不愧为齐之猛士。

    盛名之下,岂有怯夫?只恨此生再没有与他们比试的机会了。至于晏子,他误杀国士,怎敢妄称君子?”

    范蠡没想到一个二桃杀三士的故事,居然能把小姑娘气成这样,甚至连连为公孙接三人叫屈。

    不过这一位姑娘他也得罪不起,毕竟大王还指望着她师父帮忙练兵呢。

    因而,范蠡只能好言安慰道:“怪我没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详细。公孙接他们虽然勇力过人,也为国家立过大功。

    但他们三人却仗着自己的功劳,朋比为党,横行乡里,嚣张跋扈。晏子向来体恤民情,主张节省民力,行宽政安抚百姓,他以二桃杀三士,也算是为民除害了。”

    越女听了这话,连连摇头道:“既然是为民除害,那又何必用桃子来做戏呢?以公孙接他们三人的气节,就算齐侯当面向他们提出,难道他们会不承认自身的罪责吗?”

    范蠡本想反驳她,可稍一回想,虽然他不认同越女的观点,但以二桃杀三士中公孙接三人的表现来看,倒也算是坚持了作为士人的操守。

    晏子以言诛心,从积极方面来看,是兵不血刃的为齐侯和齐国百姓除去了三个居功自傲的莽夫。

    直到最后,既没有对三人使用任何刑罚,也没有牵连他们的家人眷属,还使得他们保全了勇武的名声,算是留了一些体面。

    但从消极方面来看,这是以诈欺手段杀戮国家功臣,也是利用三人坚守士人品格的特点,虽然杀掉了他们三人,但却名不正言不顺。

    而公孙接最开始的那一番话,也说明了他早就看出了晏子的意图。

    齐侯赐他们两个桃子,与赐长剑令他们自刎,二者在本质上其实没有什么区别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