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九十四章 南战(下)-《三国从益州开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而这一次,荆南的主兵力,除一部分支援江夏外,绝大部分都开始豫章西部诸县地而去,形成对孙权驻守于庐陵和平都一带的事实围堵。

    如此进取,依成都来信般,正是给孙策展露肌肉之时。

    江东既然敢撕毁盟约,联合曹营,而战荆州,那在战事之下,必定付出代价。

    其中代价之一,必是拿得豫章全部,以并入荆州之所。

    孙策想要救援守于豫章的孙权,即需放弃在江夏的最后防守与抵抗,这实际也是成都综合考量的结果,亦为诸葛亮“攻豫解江夏”之策。

    且无论孙策如何抉择,以战事情况,江东军内部,再无法凝聚起团结一致的士气,来战荆州。

    这次荆州, 来自江东的威胁,迎刃而解。能阻挡江东孙策如此之久,若论首功者,还当是黄祖黄射父子。

    四月,成都为襄阳去信,于战时,借刘釜和刘琦,共同之命令,表彰黄祖、景丰、赵云、高顺、吴班等二十九位高级领军大将,另有五十多名,含发挥重大作用的青衣卫统领。

    同样是四月,随着安城之败,老将程普重伤,于庐陵坐镇的孙权,亲自披甲而往平度前线。

    豫章岌岌可危,孙策最终以大将周瑜回援,却未让苦苦坚守鄂县一带的江东军南下,显然是不愿意放弃在江夏之重镇。

    周瑜亲下豫章,九江的军事,则交由年轻的吕岱来主持。

    后五月,即便对内进行调整,又通过计谋,击破了赵云、黄射等将,在各方的战略计划,但江东军,便是孙策亲领,亦难改变局面。

    以刘釜所领浩荡大势,以荆州军民一心下,终难取胜。

    自五月鄂县、平都失守后,江东孙氏,至少于五年之内,再无来战荆州之力。

    如同徐庶得闻军情后,于襄阳同刘琦所述,“孙伯符便率十万之众,今难取荆地,再无回天之力也!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