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三十一章 灭曹(二)-《三国从益州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还请先生教吾!”

    “殿下真若有意的话……陛下于墨山,必会造围,而难退却。消息随有传出,然则,未有昭告于天下,可见,陛下还没下定最后之决心。

    怕,只怕是陛下,这次难以归来了!

    殿下手握六万人马,比之邺城留守,还要多上一倍,是以,若遣修与城内联络,此事可成……”

    “先生方才所言,吾父必于墨山败乎?到底有多少可能?

    若是以魏亡,吾要之储位何用?”曹植抓住了这个问题,沉吟道。

    与储君之位归属一般,他对于杨修方才言之接下来的墨山之战,曹魏必败,充满了惊疑。

    若是曹魏都没了,还要储君做什么?

    遂而,他很是少有的打断了杨修的长篇大论。

    “此事,殿下既然问起,修便再说明下眼下战情吧!”

    杨修也看出了曹植心态之变化,谁让战局变化如此之快。

    当而以曹植所担忧的也没有错,若是以曹魏没了,谈何功名利禄?

    然直到现在,便是魏国皇帝曹操兵困于墨山,前线大军遭受刘釜军全面围堵,危在旦夕,但出自于对曹军实力的信任,也没有人会相信,曹魏会在数月之内,走向灭亡。

    可惜,于曹魏内部,正是多了些像杨修这般,自负之人,才使得曹军接连遇到大败。

    昔日,杨修入蜀,见益州军之破落,又以去年,曹军成功进行了数次成功反击,这才给人以虚像,那便是曹军以一时的失利,方成今日之败局。

    直到今日,或因消息之闭塞,于传闻之间,曹魏庙堂之上,且以为其中夸大,殊不知,蜀地之富饶变革,乃是实际之福利,万民一心抗曹,恢复汉室,更以为民意所向。

    这等现实中的误判,延伸到政治之上,乃是自董卓之乱以来,中原地区,于益州及地方边地之轻视。

    在杨修将墨山战况讲述后,曹植也是感受到了深深的窒息感。

    方才杨修只是略作提及,他之心神,全被储位所填充。

    今即得闻方知,情形竟是如此严峻。

    “先生认为,刘营之部,胆敢集结重部,围困吾父于墨山,这恰为兖州军从西北方向突围,兵入冀州,提供了机会。遂而,墨山之战,吾父亲自所领,遭遇数倍之敌,必败无疑,但只要接应及时,也能大部突围而归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