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三十四章 灭曹(五)-《三国从益州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但就是英雄,也当有迟暮之时。

    “今日之战事,吾虽处于昏迷之中,但焉能不晓。

    实非君等之罪,亦非吾之罪也!

    实则于天时地利人和之间,吾等早数年,便败于刘季安耳!

    天之意,不可违,人之意,犹可胜耳!”

    曹操论到此处,那双因病痛与劳累,而变得浑浊的眼睛,在此时亮了起来。

    是然,今日曹魏之败,不是他曹操领导之因,也不是他曹魏臣子不如刘釜所领之士人、将领,诚乃天意。

    便是于此有些迷离之间,曹操寻到了“原因”。

    他心中的那些执念,也有所消散。

    当年少年时,立下的鸿鹄之志,人至中年奋发有为,后挟天子以令天下,权倾朝野,便是距离恢复天下一统安宁的目标,更进一步。谁知刘釜于益州经营,不出手则已,一出手,便先取刘璋大权,并以交好交州士氏,再去益州门户汉中,并平仁义行径,内中变革,以得南中夷人归附。

    其中行径,早有人向他曹操告之,但等他曹操处理完吕布,又灭袁绍、刘备,再除乌桓归来时,刘釜所领之益州,气候已成。

    刘釜是如何预料到,他曹操的总体战略意图,又是如何寻到诸葛亮、法正这等人物相助,进而才成就之霸王之业?

    曹操这些时日内,便是回想战败的一场场经历,发现从当日刘釜由雒阳返回成都之后,那便是龙归海里,海阔天空。

    这次召集众人,与其说是交代身后事,远不如说是对他这些年来,战争经历的一次总结,也是重整曹魏人心。

    “天意虽如此,但诸君之齐心协力,助吾成今日之业,其中功劳,吾死而不忘也!

    但自吾之后,魏国之于诸事,且劳君等,能辅太子,保存事业。”

    曹操是于半月前,有过军情之奏闻,到现在,前线诸事由荀攸、曹仁、曹真等人,共同决策。尚不知道,魏军于右北平,及兖州之大败。

    昔日项羽遭围,四面楚歌。

    今日之魏国,多方归属势力之背叛,以重归汉室,一如当日。

    但军帐之内,没有人打断曹操言论。

    身为曹魏天子,昔日的大汉丞相,在一众跟随者看来,曹操自有之骄傲与魄力,人有言之奸雄,但也归于“雄”。

    “子孝何在?”

    曹操目光四望,言语后,眉头忽然皱了起来。
    第(2/3)页